看墒情:冬前抢墒播种且未浇灌冻水、整地质量差、田间失墒严重、小麦个体发育较差的麦田需及时浇返青水,旱情不严重的麦田需在拔节期进行第一次水肥管理。
看苗情:分蘖少,穗数不够的麦田可浇返青水并结合浇水追施7.5-10kg尿素,晚播麦及总茎数70-90万的壮苗或90万以上的偏旺苗麦田,不浇返青水。群体不足麦田要浇起身水,施起身肥。
一、如何把握好小麦春季第一次肥水
1、看墒情
(1)浇春一水的时间应根据土壤墒情来定。凡是冬前抢墒播种又未浇灌冻水,整地质量差、田间失墒严重的麦田及小麦个体发育较差、群体小旱情严重的麦田均应及时浇好返青水,返青期浇水保苗,并注意浇后锄划,以利提温保墒。
(2)返青肥能有效促进小麦生长,增加春季分蘖、促进成穗。返青水适用于旱情严重的麦田,返青肥适用于群体不足麦田。
(3)旱情不严重的麦田可在小麦拔节期进行春季第一次水肥管理。拔节期肥水管理能加快麦田大小蘖两极分化,促进小花分化,使旗叶宽大健壮,提高抗早衰能力,有助于培育合理的群体、健壮的个体,对形成合理的亩穗数和穗粒数意义重大。
2、看苗情
(1)浇不浇返青水还要根据苗情。对冬前适期播种的麦田,因为地力不足造成分蘖少,穗数不够的(冬前每亩总茎数50万左右)可浇返青水,并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7.5-10公斤,促进早春分蘖产生,尽量争取较多的穗数,为丰产打好基础。
(2)晚播麦及总茎数70万-90万的壮苗或90万以上的偏旺苗通常不浇返青水,以中耕松土、保墒增温为主;冬前旺长的麦田因冬前生长量大消耗肥水多,而冬前又未浇灌冻水,田间墒情差,也应注意及时浇返青水。
(3)群体不足麦田要浇起身水,施起身肥。起身期肥水不增加分蘖总量,但可提高成穗率,从而增加亩穗数,因而起身期肥水适用于群体不足的麦田、旱情严重的麦田、冬前过旺春季转弱的麦田。
(4)对于群体适中或偏大的墒情适宜麦田,起身水肥管理会造成群体过大、基部节间太长、中部叶片过大、易倒伏等不利影响,因而不宜采用,已浇过返青水的麦田也不宜采用。
3、看天气
浇春一水,在日均温度达到3℃以上时方可进行。一般麦田只要墒情允许应延缓或不浇返青水,将春一水推迟到起身或拔节期进行。浇水后待麦田墒情适宜时及时锄划保墒。
4、浇水量宜小不宜大
浇水时要严格控制浇水量。因早春昼夜气温变化大,加之冷暖气流频繁交替,浇水时以小水为宜,避免浇水后地温过低影响小麦生长。
二、怎么对小麦使用腊肥
1、腊肥以富含有机质、带有温热性的肥料为主,如土杂肥、堆肥、厩肥、河泥、陈墙土、人畜粪尿等肥效稳而长的有机肥,适量配施化肥。
2、通常在12月中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施用腊肥,在施肥适期内越早施用越好。
3、小麦腊肥的施用要因苗制宜,分类进行。播种较晚、地力差和底肥不足的弱苗田,要施足腊肥,以肥为主,每亩施腐熟猪牛栏粪2000公斤或碳酸氢铵20~25公斤,或者趁雨雪过后每亩施尿素10公斤,以促进分蘖发生。
4、对麦苗叶片下部发黄、叶尖发红、老叶叶尖褪绿甚至坏死、茎秆细弱的缺磷缺钾麦田,每亩增施过磷酸钙25公斤、氯化钾5~6公斤或者草木灰100~150公斤。
5、草木灰能吸热保温,可以避免小麦受冻。基肥足、地力好、播种早、长势旺的麦田,要控制腊肥用量,以河泥等有机肥为主,少施或不施化肥,并采取镇压等措施控旺促壮、控上促下,改善小麦越冬环境。
6、对播种早、基肥足、墒情好的壮苗麦田,可以适量施腊肥,以有机肥为主,结合镇压每亩施人畜粪尿1250公斤,以补充麦苗生长所需的养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