属籼型两系杂交中稻品种。
适时播种,培育壮秧,3月20日左右播种,秧田亩播种量10-12公斤,大田一般亩用种量5公斤,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。
适于湖北省再生稻适宜种植区作再生稻种植。
一、锦两优228水稻品种基本信息
1、审定编号:鄂审稻20244007。
2、作物名称:水稻。
3、品种名称:锦两优228。
4、申请者: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。
5、育种者: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、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。
6、品种来源:EK2S×中恢2284。
7、审定意见:适于湖北省再生稻适宜种植区作再生稻种植。
二、特征特性
1、属籼型两系杂交中稻品种。
2、植株较矮,株型紧凑。
3、叶色绿。
4、剑叶较短、直立。
5、着粒均匀,谷粒长形,稃尖无色,少芒。
6、后期熟相较好。
7、区域试验中株高113.5厘米,亩有效穗19.8万,穗长23.6厘米,每穗总粒数166.3粒,每穗实粒数130.8粒,结实率78.6%,千粒重24.18克,全生育期199.5天,比天两优616短5.6天。
8、病害鉴定为稻瘟病综合指数2.8,稻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,中感稻瘟病。
9、白叶枯病7级,感白叶枯病。
10、纹枯病7级,感纹枯病。
11、稻曲病5级,中感稻曲病。
12、耐热性3级,耐冷性5级。
13、米质经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(武汉)测定,出糙率78.6%,整精米率63.8%,垩白粒率21%,垩白度3.8%,直链淀粉含量16.3%,胶稠度64毫米,碱消值6.2级,透明度2级,长宽比3.2,达到农业行业标准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三级。
三、栽培技术要点
1、适时播种,培育壮秧。
2、3月20日左右播种,秧田亩播种量10-12公斤,大田一般亩用种量5公斤,播种前宜用咪鲜胺浸种。
3、适时移栽,插足基本苗。
4、秧龄30天以内,株行距17厘米×27厘米,每穴插2粒谷苗,亩插基本苗8万以上。
5、科学管理肥水。
6、头季亩施纯氮12公斤左右,氮磷钾比例为1︰0.5︰0.8,磷肥全部底施,钾肥底肥施50%,其余的50%在晒田复水时与氮肥一起追施,氮肥底肥占40-50%,返青肥占20-30%,晒田复水后施穗肥20-30%。
7、在施用底肥时,每亩补施锌肥1公斤和硅肥4公斤。
8、再生季施好促芽肥和促蘖肥,促芽肥在头季收割前10-15天施用,亩施尿素5公斤和钾肥5公斤,促蘖肥在头季收后3天内施用,亩施尿素5-10公斤。
9、头季浅水分蘖,提早晒田,有水孕穗,灌浆期跑马水养根保叶促灌浆。
10、再生季前期浅水促蘖,中后期干湿交替,以间歇灌溉、湿润为主。
11、留桩高度。
12、头季90%熟时及时收割,人工收割留茬高度与倒2叶叶枕平齐为宜,机收控制40厘米留茬高度。
13、收割时,要做到整齐一致、平割不要斜割,并抢晴收割,即晴天下午割,阴天全天割,雨天雨停后抓紧抢割。
14、割后要及时扒开覆盖在稻蔸上的稻草,不要压在稻桩上,踏倒的稻桩应及时扶正。
15、病虫害防治。
16、注意防治纹枯病、白叶枯病、稻瘟病、稻曲病和螟虫、稻飞虱等病虫害。
四、产量表现
1、2022-2023年参加湖北再生稻组特殊类型品种区域试验,两年区域试验两季平均亩总产量843.1公斤,其中头季平均亩产584.8公斤,再生季平均亩产258.3公斤,两季加权平均亩产为388.9公斤,比对照天两优616增产2.4%。
2、其中:2022年两季平均亩总产量790.4公斤,其中头季平均亩产540.1公斤,再生季平均亩产250.3公斤,两季加权平均亩产366.2公斤,比天两优616减产2.8%。
3、2023年两季平均亩总产量895.7公斤,其中头季平均亩产629.4公斤,再生季平均亩产236.3公斤,两季加权平均亩产411.6公斤,比天两优616增产7.7%。
4、2023年生产试验两季平均总产量981.6公斤,其中头季平均亩产648.6公斤,再生季平均亩产333.2公斤,两季加权平均亩产459.3公斤,比对照天两优616增产3.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