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豆秕粒主要因叶片功能衰退,光合作用减弱,导致养分合成减少,豆粒营养不足而产生秕粒。
大豆产生秕粒也可能是因为缺水使营养运输受阻,难以及时达豆粒,大豆生长后期生理功能衰退虽必然,但肥水过多会加速衰退,使籽粒营养不足、停止发育形成秕粒。
种植于肥沃疏松并且底肥足的土壤,大豆前期会旺长、徒长或倒伏,以及病虫害,都会致使后期出现秕粒。
一、大豆秕粒的原因
1、大豆产生秕粒的主要原因是叶片功能逐渐衰退,导致光合作用合成的养分较小,豆粒由于营养不足而出现秕粒。
2、或者是因为缺乏水分,导致营养运输受到阻碍,不可及时的运输到豆粒。而且大豆在生长后期,给种生理功能衰退时必然的原因,但是如果肥水过一辈子,会加快衰退现象,导致籽粒营养严重部长,就会停止发育造成秕粒。
3、另外种植在土壤肥沃疏松、底肥充足,大豆前期会生长过旺、徒长或倒伏现象也会导致后期出现秕粒,还有病虫害也会到大豆出现秕粒。
二、大豆秕粒的防治方法
1、首先要根据土壤水分情况以及气候条件,及时浇灌或者排水,在大豆花荚期如果遇干旱气候要及时排水,但是禁止大水漫灌,而如果遇阴雨天气则要及时排水,以免积水沤根。另外在浇水或雨后后可以适当的中耕,疏松土壤,增加土壤通透性,防止浇水后雨后土壤板结,还能促进大豆根系生长,增强吸收能力。
2、在大豆花荚期、籽粒形成期是大豆需肥量的高峰期,这时如果氮肥、磷肥供应不足就会导致大豆生长缓慢、花荚期延长、秕粒多的现象。所以这时要及时施肥,为了快速补充植株营养需求,可以采用叶面喷肥的方式,通常每亩用磷酸二氢钾200克、钼酸铵50克,兑水50―60公斤,均匀喷洒叶面,能增产10%以上。
3、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一定要重视,加强田间管理,增施有机肥或磷钾肥,增强植株的抗病力,发病病虫害及时防治,以免对产量造成影响。
三、大豆鼓粒期的管理要点
1、根外施肥
(1)大豆进入到鼓粒期期后,营养生长基本停止,生殖生长处于旺盛期,这时植株内大量的营养输送到籽粒中,促进籽粒膨大,是干物质积累最多的时期。
(2)这时大豆对于磷钾肥需求较大,在此之前这些养分大多通过根系从土壤中活动,而土壤中的养分转化稀饭较弱,这也导致大豆对养分的需求与土壤供肥能力不协调,容易出现营养不足而早衰,成为限制大豆高产的主要因素。
(3)所以在大豆鼓粒期可以采取根外施肥的方式,有效的缓解大豆需肥与供肥的矛盾,加速同化产物的积累、转化和运输。
(4)每亩可用用0.3-0.5千克尿素和70-100克磷酸二氢钾对水30千克,叶面喷施,效果较好,据生长情况适当喷施2-3次。
2、合理灌水
(1)大豆在膨大时除了需要养分之外,还需要充足的水分,而鼓粒期正好处于降雨高峰期之后,所以雨水较少,土壤中的水分往往不足,会出现“秋吊”现象。
(2)对于大豆膨大影响较大,所以这时可以适时灌溉补水,促进籽粒膨大,提高产量和品质。
3、除草
(1)在大豆鼓粒期要加强除草工作,杂草和会大豆籽粒膨大争水争肥,会抑制大豆的生殖生长。
(2)所以除草一定要勤,这时处于成熟期,不宜喷洒农药,以免药剂进入到籽粒中,不利人体健康,所以建议人工拔除田间杂草。
4、防治虫害
(1)这时也是大豆食心虫和豆荚螟的高发时期,它们会蛀食在豆荚内,不断可是籽粒,将荚果啃食一空,造成产量下降,还会传播病害。
(2)所以要加强虫害的防治措施,发现虫害要及时防治。